51、那些情况容易出现裂缝,如何避免?
1.按简支设计,但实际上具有一定程度嵌固受力的结构部位;
2.按自由边界考虑,但变形、位移较大时,仍能起到约束作用的结构部位;
3.曲率半径很小而容易引起应力集中的凹角部位;
4.混凝土结构体积过大,水化热难以散失的结构部位;
5.混凝土结构长度较大,且中部有凹进蜂腰的部位;
6.采用泵送免振等方法施工的混凝土结构;
7.地质情况复杂,容易引起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混凝土结构;
8.施工周期较长的跨季节(尤其是冬,春)施工的混凝土结构;
9.现浇混凝土施工缝的接槎部位;
10.装配式结构的拼缝部位;
11.混凝土结构与其它结构或构件交界的部位。
设计时应考虑偶然作用和非设计工况引起的效应,并在相关部位采取合理的加强措施。
52、减轻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施工措施有那些?
1.施工单位应有健全的质量管理、质量控制和检验体系,施工人员经过岗位培训并取得响应的资格。在设计图纸会审阶段,认真分析抗裂构造设计,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、技术方案和技术交底时,有减少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具体技术措施。
2.宜对水泥的安定性、骨性的碱活性、混凝土原材料、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进行检测。宜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抗裂性能的优化选择;对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抗裂性能优化设计,在满足强度及泵送要求的情况下,选择抗裂性能最佳的设计。
3.支撑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摸板必须通过模板设计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、刚度和稳定性。上下层模板支架的立柱应对准,并铺设垫板。如支撑于天然地基上,应保证基础均匀受力并防止下沉。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,模板拆除的顺序及拆除后的支顶加固措施,均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。
4. 应严格控制施工荷载。若施工时的荷载效应比正常使用的荷载效应更为不利时,应对构件的承载能力、刚度和可能出现的裂缝宽度进行核算,必要时应在该构件下方设置临时支撑。当上一层楼板正在浇筑混凝土时,其下层的模板或支撑不得拆除。
5.混凝土结构的各类钢筋保护层必须有可靠的控制措施。混凝土板、墙中的预留孔、预留洞周边应配有足够的加强钢筋并保证足够的锚固长度。
6.严格控制现浇混凝土楼板的上人、上料时间。必须根据结构设计、混凝土强度增长、支撑情况确定楼板堆载及施工荷载,且均匀堆放或沿周边堆放。
7.需要隐蔽的混凝土结构,验收和附项内容完成后及时隐蔽。中途停工时混凝土构件应采取防风、防冻、防雨等措施。
53、受力裂缝如何分类、命名?
1.正、负弯矩弯曲裂缝;2.横向裂缝;3.板边裂缝;4.剪切斜裂缝;5.正、负弯矩引起的弯剪斜裂缝;6.斜压裂缝;7.斜拉裂缝;8.边缘构件的约束扭转裂缝;9.扭转引起的螺旋状斜裂缝;10局部拉力引起的受拉裂缝;11.销栓剪切引起粘接撕裂裂缝;12.柱混凝土承载力不是引起的竖向裂缝;13.竖向裂缝引起的混凝土剥落及钢筋弯曲;14.大偏心的柱受拉裂缝;15.边柱、角柱的受拉裂缝;16.斜裂缝及销栓剪切作用引起的撕裂裂缝;17.水平荷载(位移)引起的柱中斜裂缝;18.地震荷载引起的柱头交叉斜裂缝及混凝土破碎;19.变截面柱钢筋弯折角过大;20.钢筋弯折角过大引起的裂缝;21.梁下墙体因局部承压引起的裂缝;22.预应力锚固区的局压裂缝、劈裂裂缝;23.预应力引起的局部裂缝;24.预应力钢筋间的受拉裂缝;25.预应力作用引起的对面受拉裂缝;26.锚固钢筋引起的混凝土劈裂;27.钢筋搭接区域的横向裂缝及纵向裂缝;28.楼梯休息平台的受力裂缝;29.支垫不平造成的角裂;30.挑瞻板钢筋移位引起的根部裂缝;31.支座约束造成的负弯矩裂缝;32.预应力构件留孔处的挤压裂缝;33.筏板上的独立柱基引起的冲切裂缝;34.预应力反拱引起的裂缝;35.先张法构件的局压裂缝。
54、沉降裂缝如何分类、命名?
1.结构中部沉降引起的八字斜裂缝;2.结构两侧沉降引起的倒八字斜裂缝;3.结构一侧沉降引起的斜裂缝;4.支座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;5.结构沉降引起的板面裂缝。
55、施工裂缝界面裂缝如何分类、命名?
1.施工接搓不良引起的裂缝;2.钢筋移位引起的板底正弯矩裂缝;3.施工缝斜搓处受力引起的裂缝;4.钢筋移位造成的板面弯矩裂缝;5.非受力工况引起的裂缝;6.以预制板作模板支撑,弯矩扭转引起的裂缝;7.墙体施工缝处未清理和处理引起的夹渣及接搓裂缝;8.墙体混凝土沉降离析引起的水平裂缝;9.后浇带支撑不足引起的负弯矩裂缝;10.混凝土沉降离析引起的沿管道或钢筋的裂缝;11.模板刚度不足沉降引起的板底裂缝;12.保护层中预埋管道引起的裂缝;13.抹面层龟裂及剥落;14.支座不平或构件翘曲造成的角裂;15.偶然超载引起的板底正弯距裂缝;16.撞击引起的裂缝;17.预制柱节点的拼接裂缝;18.预制板的拼接裂缝;19.与填充隔墙间的界面裂缝;20.混凝土结构与填充墙间的界面裂缝;21.门洞口角部钢筋缺少锚固引起的裂缝。
56、收缩-温差裂缝构造裂缝锈蚀裂缝如何分类、命名?
1.约束构件的混凝土收缩引起的横向裂缝;2.无配筋板面收缩引起的裂缝;3.屋盖温差张缩引起的尽端墙体斜裂缝;4.温差胀缩引起的板间裂缝;5.温差胀缩引起的圈梁裂缝;6.两向收缩或钢筋移位引起的板角斜裂缝;7.混凝土收缩引起梁侧垂直裂缝;8.温差胀缩引起的板边斜裂缝;9.混凝土收缩引起的横向裂缝;10.刚度不均匀,瓶颈薄弱处的裂缝;11.温差胀缩变形在山墙上引起的横向裂缝;12.大体积混凝土温差-收缩裂缝;13.檐口板因温差-收缩引起的裂缝;14.条形基础板的横向收缩裂缝;15.条形基础的横向收缩裂缝;16.表面失水引起的干缩裂缝;17.凹角应力集中引起的裂缝;18.钢筋锈胀裂缝及混凝土层剥落。
57、结构胶的触变性是指什么?
结构胶的触变性是指在扰动力和静置情况下,溶胶和凝胶反复可逆转变的现象。也就是说,结构胶静置情况下状似凝胶,但施加扰动力(如搅拌),胶液变为液体状溶胶,去除扰动力,又逐渐恢复为凝胶。触变性使结构胶在贮存过程中不易沉淀;侧面、仰面涂敷时不易流淌、坠落;并使胶液在混合过程中易于搅匀;固化后能增加胶体的韧性。目前,一般采用添加纳米材料使结构胶产生触变性。
58、粘碳纤维布施工为什么应保证用胶量?
加固用碳布每束丝由12000根极细的单丝组成,像混凝土配置的钢筋一样,单丝之间充满胶体才能保证应力的有效传递、分布均匀,最终让碳纤维高强特性得以发挥。显然一定的用胶量是胶液浸渗、充盈的基本要求。200g/m2碳布单层粘贴每平方米胶用量不宜小于0.9公斤,300g/m2碳布单层粘贴每平方米胶用量不宜小于1.3公斤,多层粘贴时从第二层起胶用量可适当减小(每平方米胶用量可酌减0.1∽0.2公斤)。
59、粘碳纤维布施工可否不用底胶,只用面胶?
目前,市场上常见的胶种底胶和面胶的差别一般仅在于黏度不同,底胶黏度相对更低。由于面胶要保证对碳丝的浸渗,它的黏度实际上也是很低的,完全可以代替底胶使用。
60、可否取消刷底胶工序,直接刷面胶粘碳布?
根据粘接试验数据是完全可以的,但要注意以下2点:
1.混凝土表面必须修补平整,除灰洁净处理完毕。
2.混凝土属多孔型材料,每平方米碳布用胶量应增大0.2公斤左右,且混凝土、碳布粘贴面均应事先涂胶。
61、碳布面胶如何分配使用?
假设每平方米碳布面胶用量为G,那么宜将70%左右胶涂刷在混凝土和碳布粘接面,靠辊碾、刮压和自重实现基本浸润,剩下的30%胶量涂刷在碳布的外表面,实现相向浸渗。
本文链接http://www.forrisio.com/Article/cjjgwthzl.html
(本文源于网络,福瑞斯加固材料整理,侵权请联系删除;转载请注明出处,否则后果自负。)